標籤

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

新聞】後勁溪畔 發現140年清代貢生古墓

後勁溪畔 發現140年清代貢生古墓





文史⼯作者呼籲列為古蹟
〔記者蔡清華/⾼雄報導〕⾼市楠梓區後勁溪畔,⽇前被地⽅文史⼯作者發現⼀座形制規模宏偉的清代墓塚,墓碑記載竟是⼀座「進⼠」古墓,距今已有⼀百四⼗年歷史,⽯材、做⼯講
究,其林⽒後代世居楠梓後勁,每逢清明、過年,家族群聚掃墓熱鬧滾滾,文史⼯作者呼籲列古蹟。

部份受損 整體狀況尚稱良好
楠梓文史⼯作者林勝童說,這座古墓建於光緒⼆年(⼀八七六年),屬閩南型式,結構主體為灰泥磚砌搭少量⽯材雕刻,⽯材有青⽃⽯、花崗⽯兩種,墓區雖因年代久遠⽽部份受損,但整體狀況尚稱良好。
墓區涵蓋墓塚、墓碑、墓桌、曲⼿、內外墓埕等,內外曲⼿前端各置⽯筆與⽯獅⼀對,顯⽰其⾝世不凡,且墓塚前有後勁溪曲⽔環繞,背有半屏⼭為靠,可說是上選的風⽔寶地。
不過,林勝童加以考究,這座古墓主為林⽒宗族第四代,科舉所⽤的名字是建中,本名星,⼜名惠安,從盧德嘉「鳳⼭縣采訪冊」⼰部篇查到有「咸豐⼗⼀年林建中,縣學,閩籍歲貢⽣」記載,⽽不是真正的進⼠,功名比秀才⾼⼀級,較舉⼈低⼀階。
林勝童說,清代許多僅具舉⼈、貢⽣功名者,常借⽤進⼠頭銜稱呼,如舉⼈⼜稱「鄉進⼠」、恩貢⽣⼜稱「恩進⼠」,主要是期許後代⼦孫能在功名道途奮發向上,有朝⼀⽇能建立重⼤功勳追贈先⼈。
墓主林建中的三個孩⼦中,次⼦為明經進⼠、三⼦也是秀才出⾝,在後勁地⽅事務影響近⼀甲⼦,其過世之後,後勁鄉親感念其對地⽅的貢獻,每⼾均出⼀畚箕的⼟構築墓園,可⾒其家族對後勁影響之⼤。
林⽒家族第⼗代傳⼈林昱朋,去年考上律師,⽬前仍在⾼雄⼤學攻讀法研所,他說,每年的清明、過年,家族掃墓聚會都已不熟識,但熱鬧場⾯壯觀。
林勝童認為這座古墓具有歷史價值,政府應予妥善保存,可供後⼈研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